每次完湯,全身得以酥麻解脫,但之前卻是整週的工作壓抑與雜思混亂。特別是湯前二十五公里的飛馳,總想把這身疲憊與莫名難過拋到車後、甩入淡水河。有些事情心裡知道、有些感覺身體明暸,但還有許多不明白的仍藏匿存封,超過三天,或許就遺落了。
昨日也是這樣,但特別難過。
一個人自在容易,兩個人關係複雜,一群人就有角色台詞,還有走位動作,得呼應順暢。今天返鄉,得拾起另一個角色。
清明前,還來噩耗。
「你走了,我怎麼辦?」
這句特別有感。
其實都在準備「你走了」的狀況,可以繼續「這麼辦」。面對每一段依戀不捨的感情,不見得是無常先到,往往是時間流過,彼此分離,相遇不再容易,卻固執地以為彼此仍在。關于配偶、孩子、親人、摯友,也是如此。如此地心情告誡是每日的功課、最後的告別預備式。
時刻警覺撕裂的痛楚、分別的思念與造化的無奈,造就更灑脫的自己。好好活著這三天:昨天、今天、明天,也可以掏心與神對話,全身浸潤逆風而行,與靈感應。
認識三十餘年,小王子也該長大了。只是年邁國王可能早忘了,那小行星上,曾嬌縱恣意刺傷他的玫瑰、安靜守候他歸來的狐狸,還握著泛黃的舊圍巾喃喃自問,努力地回想,到底有沒有?
此刻特別悲傷,雖然是返鄉之途,仍然惶恐,浩瀚銀河,能否找回那顆小行星?
或許「你可以」那篇是不自覺的下意識告白。
是的,你可以。
April 01, 2022